“千万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干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20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干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干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
“浦江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下访接访群众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是改善干群关系、加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主要内容是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
新时代“枫桥经验”:
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20世纪60年代初创造的“枫桥经验“不断创新发展,形成新时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经验,主要内容是在开展社会治理中实行“五个坚持”,即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人民主体,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坚持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防并举“,坚持共建共享。
“四下基层”: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市委“一六四”工作布局:
“一”是担负起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增光添彩的时代使命;“六”是锚定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体系、文化建设体系、生态保障体系、全域开放体系六项战略任务;“四“是强化思想政治、总体安全、能力作风、科学方法四个重要保障。
市委“12345”年度工作安排:
1是把握一个遵循,即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提出的2024年工作总体要求;2是着力两个较高,即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质量和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3是强化三个支撑,即以项目建设支撑产能释放、以产量增加支撑产值增长、以政策激励支撑预期改善;4是用好四个抓手,即十大行动计划、十大重点工程、十大建设项目、十大民生实事;5是做实五个保障,即加强党的领导、强化要素保障、提升能力作风、健全工作机制、营造舆论氛围。
“六个一批”:
“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达效一批、纳统一批“项目动态管理机制。
“五上”企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瞪羚企业”:
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
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
推进高等院校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
“一新四化”:
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数字化。
“双千兆”:
5G移动网络千兆和光纤宽带网络干兆。
“五集五区”:
产业园区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政策集成支持,逐步建成产业升级示范区、科技创新先行区、改革开放引领区、绿色发展先导区、吸纳就业核心区。
“亩均论英雄”:
建立以亩均单位建设用地上的投入和产出作为衡量标准的政策配置体系,激励亩均效益领跑者、倒逼亩均效益低下者,形成节约集约用地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三整治四提升”:
市场准入壁垒排查清理、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拖欠企业账款专项整治和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促进中小企业融入产业链供应链、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专项提升行动。
“四贷促进”:
通过首贷、续贷、信用贷、随借随还贷等惠企信贷产品促进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特征。
“马路办公”:
城市管理工作人员坚持马路一线办公,采取排查、巡查、抽查等方式,及时掌握城市管理现状、发现解决城市管理问题、分析研究城市管理规律的工作方法。
“四色管理”:
依据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上年度人均纯收入、家庭成员劳动力状况等因素,将重点关注人群分为红色帮扶区、橙色介入区、黄色关注区、绿色巩固区四个区间进行有针对性动态监测和帮扶。
“双减”: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双达标”: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达标。
省级“双高计划”:
陕西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
“两说一联”:
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干部联村。
信访工作“六项机制”:
信访工作领导责任机制、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包案接访机制、“最多访一次”机制、信访矛盾事前介入机制、重大活动期间信访维稳机制、涉访重点人员属地稳定工作“双交办、双考核、双问责“机制。
“雪亮工程”:
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三管三必须”:
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安全生产“六项机制”:
安全生产排名通报、定时排查、交叉检查、责任倒查、先行免职、信息报送机制。
